近日,“正宗王老吉”遍布了中國的大街小巷,加多寶集團不惜重金推廣新的品牌,如此舉動能否獲得王老吉品牌的影響力。有的人就說,品牌無非就是幾個字而已,重要的是這個名字后面的價值內涵,加多寶失去了這個名字,但它依然擁有著這個品牌的價值內涵。
這話看起來似乎說得沒錯,其實是有問題的。試想,如果沒有了品牌名,品牌資產如何依附?誰能剝離了品牌名去打造品牌資產呢?
名字說重要,真的是很重要,說不重要似乎也不重要,這要看什么時候。在王老吉這么個階段,名字能不重要嗎?加多寶10多年投入多少錢才打出的這個品牌認知呢?
當一個品牌認知,傾注著一個企業對這個產業的全部企圖之時,就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了,而是實實在在的品牌資產。這與一個品牌名稱在沒有市場認知之前,或消費價值顯現之前的一個名稱,完全是兩碼事。
在這個時候,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真的很重要。此時,廣藥收回了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,則意味著它擁有了王老吉這個年銷售達180億之多的涼茶第一品牌市場。而加多寶可能瞬間失去這個市場,好在,他們提前有所準備,在品牌轉換工作上多有表現,現在看,問題并不是很大。至于,加多寶失去王老吉,這是很無奈的事,誰讓你養的是別人的孩子呢?孩子回歸父母,真乃天經地義,沒什么可說的。
有人分析,廣藥要回了王老吉品牌,但沒有渠道,加多寶失去了王老吉品牌,但擁有渠道,在未來競爭上,可能要比廣藥技高一籌。于是就提出了,王老吉品牌之爭,到底是品牌重要還是渠道重要?在我看來,當然是品牌重要才對,品牌是一個系統,不是一個名字。如果僅是一個名字,廣藥與加多寶有何可爭的呢?另取一個不就得了。
有必要強調的是,品牌絕不是一個名字!
有人將兩家實力進行比對,將渠道與品牌對立起來,實際上,它們難以完全分開,只是相對的有點距離而己。有剝離品牌獨立發展的渠道嗎?有的話,哪只是一個物流線而己,任何一個產品都可以搭載,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價值體現?因此,我說,品牌才是廣藥與加多寶喧器紛爭的核心焦點,而并不是渠道。
廣藥綠盒王老吉,雖然用的也是王老吉的商標與品牌名,但銷售額只有19個億,遠遠不及紅罐王老吉160億的規模。為什么呢?是渠道不濟嗎?應該不是;幾乎在所有的大超、特超、專超渠道中,我們都可以看到綠盒王老吉的身影,但它卻賣不過紅罐的,就是因為品牌的認知度與認可度的原因,而不是渠道。
因為,任何一個品牌的第一認知度比什么都重要,綠盒的怎么說也是延伸品,雖名稱相同,認知度卻差了一大截。
這就不難理解,廣藥雖已經擁有綠盒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,卻還要要回紅罐商標使用權的原因了。說到底,認知度是硬道理。
而且,品牌認知度絕對是聚焦的,差一點點,市場就會完全不同。從市場上看,綠盒王老吉與紅罐王老吉的渠道幾乎相似,但品牌就差很多了,明顯的是,一個紅一個綠。迷信點說法,綠的怎么比得過紅的呢?
當然,廣藥要回王老吉品牌的使用權,并非就是贏得了涼茶老大的市場,它還需要一系列的市場資源整合,才能保持王老吉品牌的持續增長與發展。這些資源整合的因素包括整個涼茶市場的供應鏈管理與品牌管理,廣告管理,市場管理等方面的經驗聚集。從現有的資料來看,廣藥在快消品方面的資源少于加多寶,特別是營銷策略、品牌策略的管理經驗需要提升。應逐步加強在原材料、生產線供應、市場管理決策快速反應等供應鏈方面的管理能力。同時,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品牌產品細分,有策略的一步步推進,并對之進行精準管理。相信,廣藥時代的王老吉持續輝煌也不是難事。
回過頭再看加多寶的情況;加多寶失去王老吉這個品牌名,哪肯定是重大損失!這10多年辛苦經營起來涼茶市場,就這樣拱手讓人,換誰也是難以接受的。不接受也無法,租得與買的就是不一樣!
不過,這事對加多寶也是好事,長痛不如短痛,與其用行賄的手段來延長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,還不如這樣徹底棄用來得心里安生。老理說得好,養別人的孩子總不是個事,有能力還得養自己的孩子,這是天理。
現在孩子的名沒了,其它實質性的體質還在,特別是加多寶有養這類孩子的經驗,這是最重要的。
加多寶沒有了王老吉之名,但有王老吉之實:有原料,有配方,有工廠,有渠道,有營銷,有廣告,有管理,有人才,有隊伍,有資金,它變身之后,再有效接續王老吉輝煌也不是難事。
更何況,加多寶這個母品牌在以前的王老吉品牌認知推廣過程中,還有較多的連帶認知度,也可以說是個配角。現在,將配角轉換為主角,只有操作得當,更不是難事。從現在加多寶的表現來看,“正宗涼茶,加多寶出品”,意在扶歸正位,是非常正確的做法,這種做法也有意規避了王老吉高認知度的沖突,形成了或與王老吉相協發展的味道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王老吉與加多寶日后的同門競爭是不可避免的,有可能形成二無競爭的格局: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,麥當勞與肯德基一樣,這也是一個不壞的競爭狀態,可以形成共生共榮的發展格局。
廣藥與加多寶之爭是品牌價值鏈的競爭,是以品牌為核心的供應鏈,以品牌為中心的管理鏈,以市場為中心的營銷鏈,是以人才為中心的服務鏈的云競爭態勢,絕不是單一的產品對訣,更不是一個什么名稱,單獨的渠道哪一個方面的競爭,應從品牌鏈的高度來看待二者的優劣勢,才好定出下一步的發展戰略。且不可,只見樹木,不見森林,如果哪樣的話,誰就給對方提供了平臺與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