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昨日,銀保新政已生效已經三個月。記者從業內了解到,目前險企銀保渠道呈現出“冰火兩重天”,大型險企的銀保躉交業務同比下滑30%~40%,中小型險企則借道高現金價值銀保產品壯大聲勢,半年銷售超百億,不少更是轉戰互聯網,利用“超高收益率”的賣點刺激銷售。
記者近日調查發現,隨著新政實施深入,不同于過去銀行理財經理熱衷于“賣保險”,銀保渠道銷售降溫,有股份制銀行表示不再代理銷售保險,而多家銀行代銷銀保產品占個人零售業務的比例不足1成。
現象一:銀行代銷保險賣不動
記者走訪發現,不管是國有大行網點還是股份制銀行網點,各種保險產品的宣傳單幾乎隨手可拿,但是如果真的要咨詢產品,銀行理財經理熱情不高。不少銀行客戶經理也表示目前在售的實際種類其實并不多,主動咨詢保險產品的人也不多。
“現在很多客戶都不太相信這種產品,我們還是推銷自己行的理財產品效果更直接。”某國有大行分支機構客戶經理告訴記者。
現象二:熱銷類型躉交變期交
“今年上半年大公司銀保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。”有險企內部人士向記者感慨,“內部上半年最新數據顯示,某國有大型險企的銀保渠道廣東分公司今年上半年只做40多個億,同比下滑40%。”根據上述人士介紹,由于過往銀保渠道當中,躉交占了大頭,期交業務量基本僅僅占到一成,“隨著現在險企價值轉型的持續推進,大型險企反而會更多的推進保障型內涵價值高的產品。”
某險企內部人士感慨,“今年我們一季度銀保的躉交產品只沖了一周,其他都是賣高價值的期交保障類產品,而整個二季度都是靠期交業務的續期保費。”
現象三:高收益銀保產品突圍
有消費者近日向記者爆料,有險企在銀行推出兩全險產品,宣傳收益率高達7%。借道高現金價值產品搶占銀保市場成為不少中小險企的利器。業內人士坦言,“大型險企以期交產品謀轉型,勢必有其他險企愿意以躉交產品沖量填補空缺。”
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一些中小型險企在銀行推出超高現金價值的保險產品沖規模,部分中小險企更是借助這類產品在上半年銀保規模突破了上百億元,將傳統大型險企甩在身后。
調查:銀行更樂意推理財產品
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,大多銀行目前代銷銀保產品的比例也在下降,許多銀行甚至不足10%,僅少數以個人業務、理財業務為主要業務的銀行仍有一些產品在銷售。“我們行目前基本沒有代銷銀保產品。”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地區個人業務總經理告訴記者。
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銀保產品其實近幾年一直銷售得不怎么樣,“現在都是各家保險公司自己找銀行合作,這一塊大多只能駐點賣,銷售不行的就沒有駐點了,但是總體看銷售還是很一般。”
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4月末,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余額達到13萬億元人民幣。一方面,銀行加大了在自家理財產品銷售方面的力度,另一方面,銀行如果代銷產品也會首選自家旗下的保險公司。
“過去一二十年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依賴于銀行的代銷。隨著銀行系保險公司崛起發力,銀行很自然地會將資源傾斜到自己的保險公司,未來取消保險駐點是大勢所趨。”某業內人士如是評論。
趨勢:渠道轉型 險企紛紛開發網絡產品
業內人士坦言,近年來銀行逐漸重視自身開發的各種理財產品,保險產品雖然也有很多是以年化收益率為銷售點,但在同等條件下與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競爭力顯弱。另一方面,保險公司紛紛嘗試開發適合互聯網渠道銷售的產品,實際上已經顯示出行業推動渠道轉型的傾向。“銀保業務可能會繼續跌,但如果互聯網保險業務逐步發展起來,有很大的可能性抵消掉銀保渠道保費的損失。”業內人士稱。